2007年12月4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境外人员联络点”开在社区里
本报记者 徐晓

  “李小姐,你赶紧过来帮个忙,我这里有点麻烦。”半夜,一个电话把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街道“境外人员联络点”的工作人员李淼吵醒了,电话那头是在杭工作的韩国人朴先生。原来,朴先生傍晚开车时与人擦碰了一下,对方发现他是外国人后,担心得不到赔偿,就连夜找上了门,吓得够呛的朴先生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平时接触较多的“境外人员联络点”工作人员李淼。
  李淼马上跟社区领导取得了联系,并和巡防队员一起迅速赶到现场,在交警部门的介入下,妥善地处理了此事。据李淼说,自从“境外人员联络点”建立以后,街道、社区和境外人员的距离拉近了,他们有事就会打个电话问问,有的境外人员还把联络点当成了俱乐部,经常过来串门。前不久,联络点还为一位境外人员调解了他和房东的矛盾。
  记者了解到,因为经济的发展和杭城的东移,四季青辖区商业氛围日渐浓厚,各类新型居住小区不断建立,吸引了大批境外人员来此居住。仅三叉社区的37户出租房内就有韩国、印度、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52名境外人员入住。正因为如此,如何管理和服务好这些境外人员成为摆在街道和社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江干区公安分局和街道经多次商谈,决定依照三叉社区的实际情况,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建立“境外人员联络点”这一社会化管理机构。
  四季青街道综治办主任陈继清介绍说,“境外人员联络点”既是密切联系境外人员的平台,也能保障境外人员在居住中登记到位、服务到位、宣传到位、安全到位;既增强了境外人员温馨感,也方便了管理。
  他告诉记者,为设立这个联络点,街道落实了专项经费10万,在社区办公楼一楼腾出一间办公室,配备电脑、打印机及其他有关硬件设施;同时,还专门聘用了英语水平较好的外管员1名和户口协管员2名,经培训后持证上岗。联系点的工作人员定期走访境外人员的居住地,切实加强境外人员日常沟通和联系,掌握动态信息,减少工作流通环节,做到对境外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不出社区,为境外人员申报临时住宿登记提供便利;还建立了境外人员档案材料,一人一档,记载境外人员的综合情况和上门走访中了解到的各类情况。联系点还积极开展联络互动活动,围绕各种特定的节日,邀请居住在社区的境外人员参加联谊活动,拓宽文化交流,使境外人员真正融入到社区的生活之中。
  四季青街道党委副书记朱赠玲说,建立境外人员联络点,既能帮助公安部门解决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也能避免因境外人员未及时续签注(证)造成非法居留,还能解决房东不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未及备案等一系列问题。